原則上,主要子句內的主要動詞標記整個事件的時間點,是時間上的主軸;附屬事件在時間上的定位,可能以這個主軸時間點作為參考基準,也可能有獨立的時態:
He said last Monday that tomorrow would rain.
→此處的 tomorrow 是向 last Monday 對齊,意即上週一的次日。兩個事件的時間點都在過去,所以這個句子從頭到尾只出現過去式。
不過主要事件和附屬事件之間也可以彼此獨立,各自以說話當下的「現在」為基準,時空上不相連,句中便可能出現兩種時態:
He imagined this morning that tomorrow will rain.
→在這個句子中,this morning 的 imagine 和 tomorrow 的 rain 可以彼此獨立。主要事件 imagine 雖然發生在過去,但附屬事件可以完全脫鉤,可以是未來的情況,故本句同時使用過去式及未來式。
總而言之,如果主要動詞強調「共時的」感知現象,就需要向主要時間對齊:
I saw that he was making an invention.
→五官感知的共時現象
若主要動詞是表達認知思考的「想法」,就可以允許不同的時間:
I realized that he is good at English.
→認知思考的結果
不過子句本身的事件類型也是關鍵,若是動作性的補語,時間上比較難分離,多少要考慮事件的時間主軸:
I realized that he was making a great invention. → 動作有明確的時間性
→ I realized that he made a great invention.
只是修飾名詞的關係子句和同位子句之功能等同於形容詞,其時間點可以和主要事件完全脫鉤:
I'm eating the spaghetti (you bought yesterday).
→括號中的關係子句用來修飾 spaghetti,時間點可以與主要事件脫鉤